投递BP:bp@fuhancapital.com

智慧、融合、出海……什么才是“医养康护”突围关键词?
来源: | 作者:pro6c0ae6 | 发布时间: 2019-11-10 | 1803 次浏览 | 分享到:
慢病服务和老年健康管理已经逐步成为了健康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突破口

亿欧大健康11月21日消息,11月20-21日,2019第三届国民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峰会暨第二届潜江国际康复教育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峰会以“建设智慧医养护,筑梦全民大健康”为主题,就医养结合、养老地产、智慧康养护、康复教育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会上,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智慧医养护专委会、工作委员会和标准委员会正式成立。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与杭州康久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海波分别对工作委员会和标准委员会进行了授牌和揭牌。

从养老到“医养康护”,少不了的三板斧

大健康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正成为中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新引擎。不论是国家层面“大健康产业战略”的号召,还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的“东风”,都显示出这一点。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推动着“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养老产业极大。但是以往,国内‘养老’变成了以医和药为核心的医疗养老,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在与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临床基地副主任徐学健的交流中,他对亿欧大健康表示,养老是围绕老龄健康的一个产业圈,包括文化需求、娱乐需求、饮食需求等等。

这也意味着,医养康护一体化成为了养老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然,即从医疗、到养老、到康复、到护理的四个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如果按失能状态为依据,接受养老服务的群体分为健康老人、失能高风险老人、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而对于失能高风险老人和失能老人来说,康养一体是极为重要的服务手段。

在中国卫生信息与医疗健康大数据学会智慧医养护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杨芳看来,医养康护的春天已经到来,而要真正实现绝非一日之功。她提出,市场需求、高新技术和人才培养,是医养康护融合发展的“三板斧”。

首先是市场需求。根据全国老龄办预测数据,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和超过2900万80岁以上老人,合计占到总体年人口的30%。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给政策制定和服务系统建设带来了新的需求点。

其次,是利用好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赋能效应。在疾病诊断环节,AI+辅助诊断已经在医院场景有所落地;在5G元年,有不少医院也已经开始了5G+急救和远程问诊的尝试。不过,上述落地实际还只是在“院内”,在“院外”的康复和护理蓝图上,新技术的画笔寥寥无几。

徐学健告诉亿欧大健康,今日成立的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智慧医养护专委会、工委会和专委会在成立后的首要落地方向,就是做“串联”,包括将所有养老的线下网点集结起来,和将国有优势和民营创新串联起来。从更远看,还会从大数据角度去连通整个养老产业链。

最后是人才培养方面。在现场分享中,嘉宾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养老产业“人才匮乏”现状。由于传统的养老服务形式更偏向于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这两大独立场景,要搭建医养服务体系,医养医师的巨大缺口就开始暴露出来。目前,我国相关从业机构病床与卫生技术人员的配比大约为1:0.16,距离国家要求配比1:1.4还相差甚远。

市场的高度需求下,近年已经有部分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老龄健康管理相关学科,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到,鼓励各类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等内容。

医养康护如何乘上“智慧”快车?

“目前,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整体上是处于上升阶段,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价值,还会不断被发现和认可。”杨芳说。

正如上文所提及,高新技术对于降低养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也开始“造福”养老服务产业各环节。

我国养老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域风俗差异大,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另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相当有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参保人数仅4.18亿人。除此之外,基金征缴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也还不完善。

那么,要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医养康护服务模式?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促进会秘书长孙应杰十分看好“硬件”的作用。她提到外国的陪护机器人这一事物,是从精神照护层面切入养老,但她发现效果明显。“老人心情愉悦了,烦心事少了,身体健康程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自然就简单便捷了。这是一条优势链。”她说。

从国内来看,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机器人并不是新鲜事物,百度、京东、小米都已经推出智能音箱形态的智能机器人,虽然这些产品并不具有专业陪护功能,但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陪护机器人的市场机遇。

在现场的讨论中,也有不少嘉宾提倡从国外经验推动国内创新。以英国为例,英国以贝弗里奇模式为核心搭建老年照料系统,老年照料主要由国家级的退休年金制度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地方政府对照料资源的配置,以及整合后社区医疗护理照料机构组成。各照料系统和人员按需向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照料——康复——家政服务,以老年人世纪照料需求为出发点,在评估后提出照料方案;又如亚洲地区,人口平均寿命居世界之首的日本,也常常被视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样板。日本自2000年开始实施政府强制参与的公共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同时在年金制度配合下,日本已成为目前世界范围老年人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养老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支付得起的‘市场’。”浙江大学明州医院主任医师林建强总结道。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上,公共服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徐学健也表示,养老是具有公益性的,但产业里的民营玩家只要政府的补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不论是保健饮食、可穿戴设备、还是服务行为本身,产业链要做大,还须要用好“数据”记忆。

沪ICP备17040649号-3​